<mark id="0gs57"></mark>

        1. 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          竻慈姑(中藥材)
          收藏
          0
          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          竻慈姑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 Thwait.的根莖或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收,挖取根莖或全草,洗凈,曬干或切碎曬干。產(chǎn)于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      • 中藥名稱竻慈姑

        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

          • 別 名天河芋、簕茹菇、水竻鉤

        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        • 天南星科

        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

          來源

         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Lasia spinosa (L.) Thwait.的根莖或全草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分布產(chǎn)地

          產(chǎn)于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
          入藥部位

          根及根莖、全草

          采收加工

          夏、秋季采收,挖取根莖或全草,洗凈,曬干或切碎曬干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性味歸經(jīng)

          味苦、辛,性涼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藥材功效

          清熱利濕,解毒消腫,健胃消食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藥材主治

          主治熱病口渴,肺熱咳嗽,小便黃赤,腎炎水腫,白帶,風濕痹痛,跌打腫痛,慢性胃炎,消化不良,小兒頭瘡,胎毒,痄腮,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,癰腫瘡癤,毒蛇咬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用法用量

         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          中藥配伍

          ①治白帶,痛經(jīng),腎炎,小便混濁:(刺芋)全草9-15g。水煎或煲豬骨服。
          ②治風濕痹痛,跌打損傷:(刺芋)全草9-15g,水煎服;或用(刺芋)全草60g,浸酒500g。內(nèi)服外搽。
          ③治癰腫瘡癤,腮腺炎:(刺芋)鮮根莖搗爛外敷。(1-3方出自《廣西本草選編》)

          道地性

          非道地

          相關(guān)論述

          1.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“味苦、辛,性涼,有小毒?!?/span>
          2.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辛、平?!?/span>
          3.《嶺南采藥錄》:“解毒。治爛頭,爛腳,煎水洗之;小兒胎毒、爛肉,煎水洗及為末摻之?!?/span>
          4.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“清熱除濕,利尿消腫。主治風濕痹痛,跌打損傷,白帶,痛經(jīng),腎炎,小便混濁,癰腫瘡癤,腮腺炎。”
          5.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消炎,止痛,消食,健胃。主治慢性胃炎,消化不良,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外治毒蛇咬傷,淋巴腺炎,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。”

          原標題:竻慈姑
          詞條標簽:刺芋,竻慈姑

          • 來源來源
        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      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      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      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      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      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      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      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      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      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