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    廣山楂(中藥材)
    收藏
    0
    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    廣山楂為薔薇科植物臺灣林檎Malus doumeri (Bois) Chev.或光萼林檎Malus leiocalyca S.Z.Huang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用沸水燙10分鐘,撈起切片,干燥。產臺灣

    • 中藥名稱廣山楂

  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MALI FRUCTUS

    • 別 名芒山楂

    • 所屬功效類消食藥

    • 薔薇科

  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臺灣。

    來源

   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臺灣林檎Malus doumeri (Bois) Chev.或光萼林檎Malus leiocalyca S.Z.Huang的干燥成熟果實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)

    分布產地

    產臺灣。

    入藥部位

    果實及種子

    采收加工

  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用沸水燙10分鐘,撈起切片,干燥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藥材性狀

    本品為類圓形切片,直徑1.5-4.2cm,厚0.3-1cm。外皮棕紅色至紫紅色,具細皺紋,邊緣略外卷。果肉厚0.4-1.2cm,淡棕紅色。中部橫切片可見5個子房室,每室具種子2粒,但種子多脫落而中空,種子皮薄而易碎。頂部切片可見管狀突起的宿存萼筒,有微柔毛或無毛。部分切片可見殘存的果柄。氣微,味酸、微澀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性味歸經

    酸、甘、澀,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肝經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甘、酸、澀,微溫。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藥材功效

    消食健胃,行氣散瘀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理氣健脾,消食導滯。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藥材主治

    用于肉食積滯,胃脘脹滿,瀉痢腹痛,瘀血經閉,產后瘀阻,心腹刺痛,疝氣疼痛,高血脂癥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用于食積停滯,脘腹脹滿疼痛。炒炭后收斂作用增強,用于大便溏泄。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用法用量

    9-12g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6~15g。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貯藏保存

    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置干燥處,防蛀。(《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》)

    中藥炮制

    廣山楂:除去雜質,篩去子核。
    炒廣山楂:取廣山楂,照清炒法炒至顏色變深。
    焦廣山楂:取廣山楂,照清炒法炒至表面焦黑色,內部焦褐色。(《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    道地性

    非道地

    原標題:廣山楂
    詞條標簽:臺灣林檎,廣山楂

    • 來源來源
  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  • 道地性道地性